至诚传媒:直编发稿,价格就是低!
首页 > 正文

山东能源矿业工程公司:扎根陕蒙的“安撤特种兵”

时间:2023-12-21分类:

8年前,山东能源兖矿能源矿业工程公司(综机安撤中心)安撤工程八队60多名安撤工打起背包,背井离乡千里,来到毛乌素沙漠的陕蒙基地。战严寒、斗酷暑、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铮铮铁骨诠释无悔誓言,在金鸡滩、转龙湾、营盘壕、石拉乌素等省外矿井,奏响了一曲曲砥砺奋发的凯歌,承担起保障外部矿井生产接续的重任。

1703134906102509.jpeg

没有困难不能克服

2015年的夏天,他们从邹城出发,乘坐13个小时的大巴车,披星戴月,于夜里11点抵达鄂尔多斯,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落脚在郊区租赁的一个简易厂房里。每8个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正式开启了驻外安撤施工的生涯。

“建队初期,条件比较艰苦,我们住过车间,住过板房、小宾馆,也住过洗漱间和澡堂,有时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不能保障。”生产二班班长黄传生苦笑着说道,“记得在某矿施工时,我们住在板房里,顶棚还是用石棉瓦做的,每次下雨,屋里就漏满了雨水,就不得不把床铺挪到雨淋不到的地方。”

“这里可比家乡冷多了,一到冬天经常下大雪,气温接近零下30℃。”一名职工说,“印象最深的是在转龙湾施工时,从澡堂到班车乘车点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米,但是走这一路,头发很快就结了冰。”在陕蒙的第一个冬天,很多职工不适应这里的低温天气,盖着厚棉被冻得直哆嗦,大部分职工都冻病了。身体状况稍好点的就出去买药分给大家,给生病的职工做饭。等病情好转他们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前两个春节,因矿井生产接续需要,他们留在陕蒙基地加班,没能回家过年。“刚去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气候、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不适应,过年的时候区队想着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安排我去采购,我就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踩着泥泞的道路去给职工买菜,边走边流泪,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和在家乡热闹的过年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事务员仲崇玉感慨地说道。

大年三十,职工们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喝点酒,听着依稀传来的鞭炮声,就算是过节了。驻外的第三个年头,随着和矿方的配合更加默契,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年二十八圆满完成接续任务,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车,这是驻外以来回家过的第一个年。

2022年大年初六,安撤工程八队整理行囊又集结出发了……

2月16日,凌晨1点,金鸡滩煤矿,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安撤工程八队队长颜海启刚上井,习惯性拿起手机翻看信息,收到赴转龙湾煤矿施工的任务。他不顾劳累和困意,与技术主管谭钦友冒雪开车近3个小时赶往转龙湾煤矿,第一时间收集技术参数,规划安装入场准备工作。

1703134906321262.jpeg

80多名硬汉默默付出

随着兖矿能源对外开发步伐的加快,安撤工程八队的人员也扩充到了80余名,80多名职工人人都是硬汉,为了企业发展在千里之外默默付出。

高玉波是安撤工程八队的一名技术员,负责机电和车辆管理工作。每次接到任务,他总是提前出发奔赴陕蒙察看安撤条件,根据现场情况编写规程措施。为把规程措施制定地更详细,他反复察看现场,有的工作面最远时单趟就有6000多米远。

有一次在外施工期间,高玉波的父亲生病,妻子希望他请假回家照顾几天。此时恰逢矿井接续紧张,他满含愧疚地说:“现在工期紧,区队人员又少,大家都在岗位上忙碌,等忙完这个活我接着就回去,你先照应着。”妻子知道他责任心强,没有再说什么。

作为一名技术员,高玉波在陕蒙工作时间要比普通职工长得多。有时,两个工程间歇期间,别人都可以回家休息几天,他却需要坚守在陕蒙做好上个工程总结和下个工程的准备工作,有时候一待就是几个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舍小家、顾大家。

陕蒙区域矿井安撤施工以胶轮车运输为主。2016年春节前夕,气温降到零下28℃,车间的暖气管路都冻裂了,车辆恰恰在这个时候出了故障。为了不影响工期,车队队长刘辉带着两个维修工加紧抢修车辆,在冻得手都伸不出来的极端条件下,硬是把车修好了。

“当时工期紧,胶轮车又是主要运输工具,车辆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安装进度,我就带着两个维修工在车间24小时待命,如果有需要维修的车辆,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车辆。”刘辉说。而大家都知道,加班加点对刘辉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事实上,每个人都为了生产接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彭洪滨是安撤工程八队维修班班长,以敢想敢干、善于攻坚著称。在一次工作面设备运输中,有辆支架车右后轮轮边制动漏油,按常规需要整体更换轮边制动,由于没有备用零件,调配的话要半个月才能到矿,而工期却不允许拖延。

彭洪滨多次咨询厂家,翻看图纸,决定给轮边制动“开刀”,这是维修班上的“第一次”,大家都有点手足无措。他们标号拆装,查找漏油原因,更换密封和损坏配件,很快就恢复了车辆运行。

每一次面对突发的维修任务,作为维修班班长的彭洪滨都有一种“技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他不断学习,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分析车辆结构,反复揣摩车辆构造、配件配置作用,逐步掌握了维修的技能,在车辆维护维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熟悉彭洪滨的人都知道他一年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

1703134907793458.jpeg

战绩不断被刷新

陕蒙矿井和本部矿井施工工艺不同。几乎每次任务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生产接续紧张的考验。

建队初期,安撤工程八队对胶轮车和特种作业车辆如何使用还不熟悉,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就利用工作之余率先学习。

那时,他们没有会议室,都是在班车上开班前会、分工。班车也就成了他们学习交流的平台,跟班管理人员领着大家伙儿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施工时再一遍遍摸索,久而久之,干起活来就得心应手了。

维修工们刚接触这种新工艺,对车辆构造、维修方法等都不了解,安撤队员们就跟着厂家学,24小时盯在现场、点滴摸索,渐渐成为“行家里手”,屡创佳绩。

他们创出该队一个小班撤除溜槽62节,撤除支架13架,15天完成主体设备撤除的佳绩;他们仅用11天就完成209组支架回撤,创出一个小班撤除支架14组、一个圆班撤除支架36组的新纪录,书写了“安撤特种兵”不怕苦、不怕难,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无悔担当。

在陕蒙矿井安装工作面运输煤机时,由于55吨铲板车返厂维修,在金鸡滩执行任务的车辆不能及时转场,他们大胆创新,使用支架车和75E铲板车双车配合,成功“搬运”近100吨重的“巨无霸”煤机,为今后运输较大设备积累了宝贵经验。

1703134907673099.jpeg

一路风雨征途,一路携手前行,一路刷新战绩,一路高奏凯歌。安撤工程八队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不断刷新战绩,擦亮安撤品牌,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服务保障外部矿井生产接续新篇章。(通讯员:石玉虎)

上一篇:子母砖盘点(二) | 轻松拿捏潮流密码,让家居美翻天!

下一篇:贴近心连心 服务零距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