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价值和潜力难以估量,尤其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的作用愈发凸显。
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对人才的渴望反映出各地对追求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渴求。正因如此,近年来各地轮番上阵,开出送房子、送户口等各种“豪华套餐”向人才抛出橄榄枝,掀起了竞争激烈的“抢人大战”。不可否认,“抢人大战”是爱才的最直接反映、引才的最直接手段、留才的最直接方式,但不应该是“最佳方式”,“抢人大战”博了眼球,有了“面子”,但人才工作更要注重“里子”。
引才不能“隐”。“人才者,求之则愈出。”只要在招引人才时,拿出足够的“诚意”,人才自然会源源不断的流入。诚然,本地区经济实力、发展前景等自身条件是招引人才的重要砝码,但如果“担子一挑脑子一热”就“胡编乱造”,有意或无意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把本地描述得“天花乱坠”,比肩“北上广”,将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抛之脑后、隐藏于心,不仅忽视了地方的人才需求客观事实,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还会因为原本招人政策和吸才氛围把人才胃口吊高、期盼变高,让人才产生“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落差感和欺骗感。不隐而真、符合实际才是引才的主抓手。要将自身优势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有机结合,精准编制地方人才发展计划,既符合实际又展现本真、既说机遇也说不足、既展现渴望也追求质量,实现“一才一位一职责”的双向匹配。
育才不能“愚”。“育才造土,为国之本。”孔圣人曾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教学目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教学之法;孟子也曾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之乐矣,开创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等育才之策。如今,时代知识、专业技能等更新快、周期短,如果只管引不管育、只会引不会育,不让人才接受最先进的理论、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就容易使其沦为“愚才”、最终落伍。育才造士必须防止早慧者早衰、德不配位、志大才疏,亦或是纸上谈兵现象出现。要从“单位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多重维度考虑,根据干部特点和培养方向分级分类分批分岗位统筹推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培训“解渴”又“补脑”。
用才不能“庸”。“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引才只是方式、育才只是过程、用才才是“聚天下英才”的最终目的,用好用活人才才能创造价值,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但不同人才各有所长,用人也需扬长避短,如果只是模板化、简单化用“单位需求”匹配“学历专业”,亦或是任凭人才在岗位空间里“闭门造车”、业务工作中“造表填册”,让他们来“打酱油”“挂名号”,就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出人才的作用,也背离了引入人才的初衷。人才发展需要平台,干事创业需要载体。地方党委政府要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多渠道搭建创业平台,为人才干事提供条件。用人单位要运用多重手段对人才进行综合考量,既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也要避免大材小用、有才不用,让人才在改革发展浪潮中奋勇争先、大展拳脚。
只有付出“引才”的真情实感、丰富“育才”的有效方式、提供“用才”的机会平台,才能真正把人才用好用活、让人才留身留心,实现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促”,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共仁寿县委组织部王清)